极目新闻记者姚赟


【资料图】

暴雨席卷了北京门头沟山区。

自7月29日以来,北京市多地区出现持续大暴雨。北京中心城区,列车停运、地铁线路停运、各大景点关闭。在范围更大的远郊门头沟山区,暴雨带来的影响则更加严重。

对于门头沟区王平镇的村民来说,记忆里的洪灾出现在至少10年前。暴雨之下,门头沟区王平镇的部分村子,大片房屋被洪水冲垮,汽车被卷进湍急的水流,道路桥梁被冲垮,停电停水、信号中断,整个村子处于失联状态。

在救援队到来之前,村民们展开了自救。村里自发组织了20余人的救援队进行受灾群众转移,镇上的中学宿舍成了临时安置点,家家户户拿出蔬菜和肉送到“临时后勤点”,以满足受灾群众的餐食。救援队到达后,交通逐步恢复,伤员也通过直升机转运至医院。

据北京市最新消息,北京此轮强降雨已致11人遇难,其中2人在抢险救灾中因公殉职。截至8月1日6时,此轮灾情累计造成北京13个区44673人受灾,共转移受威胁群众12.7万人,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正在统计中。

被冲垮的桥梁 (记者姚赟摄)

水一下漫到腰部

水是一下子猛灌进屋里的。31日上午10时许,窗外雨下得正大,北京门头沟区王平镇西石古岩村的丁大娘和老伴正在客厅里看电视。远处突然传来一阵轰隆声,不一会儿,夹杂着泥沙的水一瞬间冲进了房间,积水一下子漫到了腰部,她和老伴来不及反应。

水来得又急又猛,巨大的水压堵住了客厅的门。几乎是出于本能,丁大娘将客厅的窗户打开,她托举着腿脚不便的老伴爬上窗棂,翻到了门外,老伴又赶紧伸手去接屋内的丁大娘。

而屋内的积水也已经涨到了胸口,丁大娘已经无法爬上窗台。他们两人死死抓住门,一个从外推,一个从里拉,试图从大门逃出去。

窗外的雨越下越大,房屋门口的小河道里的水已经漫上了岸,积水已经漫过小腿,水里还不断卷来山石、树木,重重地砸在河道两侧。邻居一对母女赶来,帮忙合力推开了大门,将丁大娘搀扶出了门。

丁大娘回忆,当时他们四人互相搀扶着一路小跑到了旁边的高地,在一处空地上落了脚。出门时,什么都没顾上拿,手机和常用药也落在了家里,全泡在水里了。

被冲垮的房屋 (记者姚赟摄)

几乎在同一时间,紧邻着西石古岩村的色树坟村,18岁的边宇也突然听到远处轰隆轰隆响。他所在的村子和山体之间有一条废弃的火车轨道,靠近村子的一侧竖着一道围墙。他站在阳台上看到,火车轨道变成了一片汪洋,水流迅速上涨,不停拍打着围墙。

31日晚间,北京市气象台发布的降雨量统计显示,7月29日20时至31日16时,全市平均降雨量193.4毫米,门头沟区平均323.9毫米;最大降雨出现在门头沟区高山玫瑰园,为580.9毫米。

这场雨,实在大得超过了许多人的想象。对于王平镇辖区的村民来说,记忆里的洪灾至少出现在10年前,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说,“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。”

失联的村庄

西石古岩村位于门头沟区中部,南有傅家坨山、门板铁路,北有109国道复线及永定河,还有一条小河穿村而过。7月31日,这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几乎冲毁了河道两侧的房屋。

泥沙是从南边的山上冲下来的,一大片山体从坡上滑下,先是冲毁了铁路桥,然后又冲穿了河岸边的村委会两层楼房。雨水和泥沙沿着河道倾泻而下,冲到山下的公路上,将路边的小汽车卷入了永定河。

据西石古岩村村支书介绍,此次洪灾导致村里塌26户房屋受损,屋里漫进了泥和水,这部分村民被集中转移至受损较轻的王平中学。

洪水过后,村子里断水断电、信号中断,几乎处于失联状态,吃饭、饮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附近村里的几家小商店还开着,但矿泉水很快就被抢完了。

村民张勇在小卖部转悠了一圈,从地上拎起了两箱啤酒。没过两分钟,他又返回小商店,将地上剩下的两箱啤酒买走了,“饮料不解渴,啤酒既能当水喝,也能做菜用。”

暴雨后,色树坟村后山上流下的一条小溪,成了附近村子珍贵的水源。每天早上5时许,就有村民拎着大大小小的水桶,三三两两聚在溪边打水,“冲厕所、洗手的水在下游接就行。如果要喝的话,还得往上游走,沉淀后,烧开了也能凑活。”

断电后,村民们冰箱里的肉和菜也放不了太久。一些村民自发将多余的肉、菜送到中学的安置点,供受灾群众食用。

村民搭起土灶为受灾群众做饭 (记者姚赟摄)

中学的大门靠近河道,50厘米高的淤泥横在门口,村民将操场旁的墙壁凿出一个大洞,刚好够一个成年人通过。

村民在洞头搭了一个土灶,支起一口大锅,成为了“临时后勤点”。灶旁的红色大水桶里,盛放着从村子各角落送来的面条、咸菜、肉肠、黄瓜……饮用水水桶里还放着村民汇集起来的小米。

临时后勤点的成员并不固定,有人劈柴、有人生火、有人煮面,谁有空谁就来。其中一位村民告诉记者,有时候一天两顿、有时一天三顿,当天有什么食材就做什么菜,“特殊时期,顾不上那么多了,尽量让大家填饱肚子。”

村民展开自救

洪水带来了伤亡。据西石古岩村村支书介绍,此次暴雨导致村里3人死亡,2人失联,多人受伤。

村子与外界的道路被冲垮,在外来救援力量到达之前,村子里自发组织了一支20人的救援队。他们由村子里最年轻力壮的男性组成,主要负责帮助村里的灾民转移、失联人员的搜寻。

2日上午,西石古岩村村支书和一众救援人员结束了上午的任务,围坐在一起吃饭。几人额头上冒着大颗汗珠,嘴唇也因长时间未进水而微微发白。

村民许大姐的儿子也是救援队一员。她向记者介绍,自家房屋也在此次暴雨中泡了水,他们夫妻、大儿子和孙女在洪水中艰难脱困,目前也住到了临时安置点。

一家人劫后余生,许大娘常常觉得心里慌,孙女也喊着“害怕”。但尽管如此,她还是坚持让大儿子参加了村里的救援队,“我跟他说,你别在这儿呆着,有力气就出去帮忙。”

这场暴雨,让从事电暖器维修的王林困在了西石古岩村。维修网点就他一个人,住所未受到太大影响。还没来得及休整,他也投入到了村里的救援工作,帮忙寻找失联人员,“这时候,不管是谁都会去帮忙。”

除了受灾村民,需要救援的还有村里的病患。色树坟村65岁村民王云患有尿毒症,每周一三五需要透析。暴雨后,就医的路断了,王云身体每况愈下。

邻居抬着透析病人就医 (记者姚赟摄)

“不能再等下去了。”王云的丈夫找来三位男性邻居,他们用两根棍子将一辆轮椅固定住,当作担架。2日早上6时许,他们从村里出发,沿着铁轨一路往镇上走,全程二十多公里。

王云的四肢、面部已经出现明显浮肿,经不起折腾。邻居们一路上走走停停,遇到滑坡的地方,他们只能放下担架,将王云背在背上,翻过土坎和山包。10多公里路程,他们走了接近6个小时。

爬上墙头找信号

暴雨后的第三天,救援队也陆续到达村里。

2日下午5时许,一辆直升机在西石古岩村上空盘旋,王平中学操场上一位工作人员不断挥舞着国旗,给飞机发送降落信号。半小时后,直升机逐渐下降,成功降落在操场上。在多名消防队员的帮助下,一名伤者被抬上飞机。

有村民告诉记者,伤者的是一位女性,在洪水中被砸中,伤情较重,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未见好转,通过直升机被紧急送往北京城区的医院接受治疗。

同一时间,多辆抢险车、救援车辆挺进王平镇,大型机械一边清除路边的碎石、淤泥,一边平整着道路。

其中一支参与抢险的救援队队员向记者介绍,2日,他们赶到妙峰山镇附近,进行109线路抢通任务,共出动6台挖掘机、3台装载机,每台挖掘机至少配备5个人员,共计几十号人参与109线路的疏通工作。

救援机械进入王平镇 (记者姚赟摄)

截至3日上午,妙峰山镇至王平镇的道路已经基本恢复通畅,整条道路恢复时间还无法确定。

交通恢复了,通讯信号也在逐步恢复。色树坟村村后的空地上,村民李新右手举着手机,不断小幅度转换角度,手机屏幕上出现了两个信号。他赶紧打开微信,弹出来几条来自妻子的文字和图片消息,“文字能收到了,图片加载不出来。”

他又马上拨通了妻子的语音电话,报了平安。他的手不敢稍有移动,生怕信号会断掉。手机里传来“喂喂喂”的声音,他又重复了几遍,“我在这边都挺好的,你和儿子都放心。”

一旁,还有多位村民爬上墙头,试图获得更稳定的信号。

村民站在高处寻找信号 (记者姚赟摄)

村民王伟的手机信号不错,已经多次拨通过电话,他跟儿子报平安的话音刚落,一旁的村民就上前来借手机打电话。尽管他的手机只剩下百分之十几的电量,但他还是决定帮这个忙,“只要电话能打出去了,就有希望了。”

(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)

(来源:极目新闻)
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报酬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