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
刚刚过去的端午节,又带来了一波消费热。它反映了社会信心指数的全面回升,对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导向性意义。比方说武汉的户部巷、粮道街、雪松路等老街,人流量较去年增加了20%。其中有条老街,叫长堤街,这是一条传统的美食街,好些也就是路边摊。有意思的是,不管你选择哪一家店,都可以点到整条街的菜。喊一嗓子,牛杂、烧烤、煎饺、绿豆汤,统统都能跑到你桌上来,摊主会问你:“坐哪张桌子?我跟你送过来。”大家就是街里街坊,关系好到什么程度?比如某天晚上一家店没出摊,隔壁的老板会跟你解释:“他家娃中考,不开门。”

这条街,诞生了这么多网红美食小店,人流量、流水量可以想象得到。这条街耐人寻味的地方,是一种互相支持、互相成就的经营模式,营造的是一种选择自由、心情舒展的消费生态,反过来让家家生意都好。

说到消费提振,我们看到,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性、刺激性的消费政策,比方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到2027年底,湖北的“三好购物节”吸引了不同消费需求的受众;又比如各种假日、节气,商家的打折活动等等,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促销费办法。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,节,不是天天过,消费券,也不能天天有,培育消费、提振消费、扩大消费,既要抓住短期的消费恢复,更要注重长期的消费培育。

说到消费,不少老买卖人喜欢用“扎堆儿”这个词,说的就是要协作、要聚势,形成合力。这一点,不光指一条街,也不仅指餐饮业,而是整个消费市场。比如,这段时间,各种演唱会、音乐会挺火的,它带来的不止是现场那两三个小时、两三万人的门票,而是听歌、逛吃、留宿、游城整个三天假期的编排,这需要各个消费点位一起协作,共同营造好的消费体验。

消费是经济运行的慢变量,更具系统性、生态性和长远性,只有把一个个热点的力量接住,转化为平常;把一个个刺激政策接住,形成系统的协作,才能四两拨千斤,培育大市场。

(长江云新闻记者 常江 责任编辑 徐珊珊)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