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8年来,我亲历了‘三叶草’带来的希望、健康和幸福。正是这种力量,让我有勇气面对考验、承担责任、远离毒品……”台上,受聘为“三叶草”工作室的志愿者小玉(化名)优雅大方,自信满满地讲述自己的故事,而她曾是一名戒毒人员。

8月18日,重庆市南岸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(以下简称“南岸所”)组织“三叶草”工作室开放日活动,通过开放心理矫治中心,聘任工作室智库专家、志愿者,开展“艺术的心灵慰藉”专题讲座等方式,全面展示“三叶草”工作室前期成果及工作情况。


(资料图)

“三叶草”工作室的雏形是南岸所心理矫治中心,通过向戒毒人员传递“三叶草”代表的“希望”“健康”“幸福”三层含义,帮助戒毒人员在戒治生活中持续学习、不断成长。

活动当天,走进南岸所心理矫治中心的团体辅导室,可以看到戒毒人员正用彩色笔在认真的画画,这是心理咨询师在为戒毒人员开展自我成长团体辅导。“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,戒毒人员把自己心中所想、有意义的事情以及各个情绪通过绘画表达出来,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,接纳自己,从而促进自我心理成长,树立戒治信心。”南岸所心理矫治中心副主任郑玲介绍。

据了解,从2009年播下第一粒蕴含“希望、健康、幸福 ”的“三叶草”种子,南岸所便开启了戒毒人员心理矫治与科学戒毒的探索之路。随后南岸所依托专业中心,不断做深做实戒毒人员个别咨询、团体辅导、心理讲座、危机干预等日常心理咨询工作,并积极探索智慧科学戒毒方法。

目前,南岸所“三叶草”心理矫治中心已拥有包括VR毒瘾评估矫治功能室、艺术治疗室、团体辅导室等10个功能室,组织场景沉浸体验、主观量表测试,配合认知康复训练,推动心理咨询软硬件工作提档升级,做到心理测试率、心理访谈率、团体辅导率、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率均达100%。

在VR毒瘾评估矫治功能室,戒毒人员在民警的指导下佩戴VR眼镜,眼镜中正是模拟的吸毒场景,而机器的另一端正实时监测着戒毒人员的心率、脑电波,以此判断戒毒人员是否还有毒瘾。“让戒毒人员身临其境体验进入预设吸毒画面、毒品厌恶画面、吸毒危害画面等场景,达到降低戒毒人员对毒品渴求感,建立毒品厌恶反应,消除毒品情绪连接,实现科学高效戒除心瘾。”郑玲介绍。

除心理咨询软硬件上的提档升级外,南岸所还推出“戒毒人员心理互助员项目”与“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心理帮扶计划”两个工程 ,通过组建“三叶草”心理互助典型群,组织交流谈心、线上打卡、实地家庭治疗、亲子关系辅导等,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社会化延伸服务,形成了场所三级心理咨询网格,铺设出回归心理帮扶、社戒社康心理帮扶和社会爱心帮扶3条心理帮扶之路。截至目前,南岸所已经培养260余名心理互助员,帮助戒毒人员6000余人次,通过电话和实地回访解戒人员1300余人次。

近年来,南岸所将“三叶草”工作室作为典型培育,特聘智库专家团队、场所专业心理咨询师、志愿者3支队伍,携手共建“三叶草”工作室。活动当天,重庆市戒毒局副局长肖初海为多名专家和志愿者们频发了聘书,邀请他们成为“三叶草”工作室的团队成员。目前,“三叶草”工作室团队已有在聘智库专家10人,专业心理咨询师16人,志愿者9人,小玉便是受聘志愿者之一。

“8年前,我作为南岸所的一名戒毒人员,是民警和心理矫治中心帮助我从绝望中重拾信心、成功戒除毒瘾,并回归社会。”小玉说,现在自己作为“三叶草”工作室志愿者回到场所,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帮助更多戒毒人员坚定戒治信念,回归社会。

南岸所所长陈一峰表示,希望通过本次“开放日”活动,将“三叶草”作为一个平台,让社会各界了解戒毒工作、帮助戒毒群体,打通面向所内戒毒人员,辐射所外解除戒毒和社戒社康人员“双线并行”的帮扶通道,为更多戒毒人员服务,帮助他们重拾信心,戒除毒瘾。(文/图 张林森)

推荐内容